看了一下,上次推文是 5 月 初,再不写一篇推文,就又沦为「月更号」了[捂脸]……

所以,你们的陈老师又来了。

许久未写推文的这段时间,我都在忙啥呢?除了每周录制 1~2 则短视频,以及继续推进《和秋叶一起学PPT》一书的改版,上周我还帮本地一位小学班主任制作了一份工作经验分享的 PPT

昨天喜讯传来,这位老师最终在展示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,她们学校副校长全程陪同参赛,拿到这个结果也是非常高兴。

因为在这次比赛之前还有一次初赛,所以她找到我制作 PPT 时是有一份初赛 PPT 的。今天我就结合对比她的初赛 PPT 简单聊一聊,说说看为啥我觉得大多数老师做不好PPT,主要因素可能就是「受限于模板」。

当然了,PPT 的具体内容我都进行了脱敏处理,我们只看形式。

模板未必实用

关于这个问题,陈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里提起了。不过大多数新来的老师都没有翻看历史推送的习惯,新发的推文都还不看呢!所以这里我就再啰嗦一遍。

PPT 模板的最大局限,就是模板的制作者在制作这份模板时,根本不知道使用者有些什么样的内容需要呈现。

特别是一些通用风格的模板——我们可以在 WPS 稻壳儿商城里随便搜一个:

你说这样的模板,除了一个黑板背景,其他内容,有多少老师能在授课的过程中用得上呢?

一节 45 分钟的课,还要分 Part 1、2、3、4 ?

这些看似精美的逻辑图,到底是数学课能用上,还是语文课能用上?

即便是汇报类的 PPT,只要不是商业或者学术类汇报,模板里的很多内容,也是用不上的。

你的汇报内容,就刚好有个段落适合用一张图片搭配两个要点,把这页模板给用上?

你的汇报内容,就刚好有一段讲了并列的四点,能规规矩矩装到这页模板里去?

要是我只打算讲三点呢?

要是这三点的内容还有的多、有的少呢?

要是还需要搭配照片呢?

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,这一页模板可能就变成了下面这个造型:

有没有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?你用 PPT 模板的时候是不是往往做出来就是这样?

嗨!我都差点习惯性点击右上角,发一句:

也是这个原因,这位老师的初赛 PPT,就处于一种「似乎用了模板,但又没完全用」的状态。

除了在封面、综述和每一个部分的第一页有点套了模板的意思,别的页面全都只能一个大白底了事儿算了……

模板扼杀了学习欲望

那为什么即便最后根本用不了多少模板的内容,还是有这么多老师会选择去硬套模板呢?

原因是不用模板,大多数老师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……

但实际上,我们普通工作环境下使用的 PPT,并不复杂,稍微学点基础就能搞定。

只不过长期以来对模板的依赖,老师们的学习欲望被严重扼杀了——包括那些第一次做 PPT 的老师,本不该有什么「依赖性」,但仅仅是知道有「模板」这个东西,就已经让 Ta 们不愿意再去学习哪怕是入门级别的操作了。

就比如我给这位老师重新制作的 PPT ,不带内容的空白页面是下面这个样子的:

总共就 4 样东西。

1、一个渐变色的标题;2、一条水平直线;3、一张半透明的背景图;4、一个细长条矩形。

这些内容可以说都是入门级别的知识点就能解决的,但有多少老师真正学习过这些知识呢?

这些基础知识都懒得学,就更不用说更深层次更细节的东西了。比如为了让整个 PPT 风格更加统一,所有的图片我都进行了圆角处理,并确保所有圆角(包括图片和圆角矩形)弧度一致。这是使用 OK Plus 插件来实现的:

而在原稿里面,这一页的 4 张图片和标题就是非常随意地裁剪和摆放:

这也是新手的通病——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,只是因为这样能让图片看起来被处理过,换言之就是为了展示自己有用心去设计过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

同样的,在另外一页里,这位老师也是不遗余力地向大家「倾诉着」自己有多么努力——3 张图片(左上角黑色的是视频)就用到了 3 种「美化手段」——柔化边缘、裁剪为圆形、添加阴影:

我是怎么处理的呢?

首先把所有图片的效果全部清空,恢复原样。然后把不好排版的那张田字格拼图裁开,恢复为 4 张小图,最后重新排版。

排版时继续沿用圆角裁剪重复之前页面的设计风格,让整个 PPT 看起来视觉效果统一(由于不确定播放环境的软件是否支持,左下角的视频未做圆角裁剪)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因为在同一份 PPT 里,设计风格必须要保持一致,而塑造出这种风格的技术,通常就是那么几种——在这个案例里主要就是图片的圆角裁剪和圆角矩形的绘制。所以只是想要做好一份 PPT,其实并不需要你懂很多。

但正是由于「言及 PPT,必谈模板」,让很多老师失去了基本的学习欲望,自然也就连这么一点儿基础的技术也不具备了。

学好 PPT,难么?其实也不算难,关键是你得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学。如果抱着「做得再烂,也有模板托底」的思维,那可能就真的是「永无出头之日」了。

我是Jesse老师,可能是东半球PPT做得最好的钢琴老师,我们下期再见!